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

BIM技术闪耀智慧火花——佛山市质量月观摩会在海骏达广场举行

   

(通讯员  邓毅群  向星)当智慧建造与BIM技术、数字化预制机房、工艺标准化、套管固定精准定位技术、互联网+相结合,会给建筑机电安装施工带来怎样的改变?9月21日,由佛山市住建管理局主办、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办的“加强市场监管、建设质量强国”—2018年佛山市住房城乡系统“质量月”现场(机电专场)观摩交流会在佛山海骏达项目举行。800多名建筑从业者前来参观。

BIM技术提升施工效率

  据介绍,海骏达项目采用五线型全自动风管生产线,极大提高了风管制作效率和精度,减少了制作成本和时间。空调水系统中有大量大型管道的焊接任务,项目引入了自动坡口机和自动焊接机器人,两种设备有效的提高了管道焊接质量,实现了管道试压“零漏点”的好成绩。采用机器人智能放样,将BIM中的数据信息直接转化为现场精准点位,高效率、高精度完成现场放样定位工作。部分无需采用机器人智能放样位置,项目采用五线水平仪进行放线定位,三维空间内精准确定管线走向,保证管道安装横平竖直、整齐一致。项目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在安全防护到位前提下,大面积使用升降平台进行登高作业,有效减少了工人的施工强度,同时极大提升了现场的施工效率。
 
互联网+ 提升精细化管理

  项目在施工中全面落实“样板引路”制度,保证每道工序都符合业主单位和企业工艺标准要求,每周开展实测实量,严格过程质量管控。项目独立进行BIM建模及管线综合排布工作,并在全阶段大范围内有效利用。项目经理袁代兵介绍:“在项目二次墙体砌筑预留洞工序中,通过BIM管线综合排布,精准定位预留孔洞,避免在后期机电管线施工过程中的墙体开凿等情况,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此外项目引入BIM-VR技术,在综合管廊以及机房施工过程中使用BIM-VR可视化技术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全方位立体展示综合管廊和机房管线的排布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交底效果,保证现场准确进行管线及设备的安装。同时,以项目现有的BIM成果为核心,结合后期物业管理系统,实现可视化、信息化的运维管理,为建筑物的所有组件和设备赋予感知能力和生命力,从而将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提升到智慧建筑的全新高度。利用二维码信息识别读取系统,在每个专业工种、每个施工区域内的机电管线上设置二维码标识,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获获取管线的系统信息、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时间,以此明确施工责任,达到全方位的工程质量过程管控,实现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标准化工艺指导标准化施工

  海骏达项目在施工中全程践行中建三局一公司工艺标准。项目生产经理陶四明介绍:“项目支架全面使用型钢+连接片焊接体系,支架成型过程中采用切割煨弯方式而不切断焊接,一方面提升了支架强度,另一方面让整个支架更加美观。现场桥架及风管穿墙套管封堵使用防火岩棉及防火泥填料封堵,混凝土收口抹平,最后再使用防火板进行外侧装饰。风管防火阀支架均设置独立吊杆支架连接于阀体上部,以保证防火阀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作。考虑到大型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震动,项目特地设置了弹簧减震器及惰性块基础。惰性块外框由24块钢板及槽钢拼接而成,同时增设排水点位进行有组织排水,使惰性块成为一个集设备减震、设备排水的整体。项目桥架弯头配件均采用厂家成品配件,无需现场切割制作和二次补漆防腐,整个施工过程均为拼装组合的环保施工工序。项目注重细节管理,以沟槽连接的消防水管道,卡箍方向均整齐一致,具有良好观感。”
 
预制模块组合装配式机房

  记者从观摩会上了解到,海骏达项目引入机房预制化装配技术,依靠LOD500精度的制冷机房BIM模型,实现了机房模块组件在工厂内精准预制加工。

  工厂化预制具有不受天气影响、场地限制的优势,现场具备工作面的第一时间内即可将预制好的管段及组合件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减少了现场的动火焊接、机械加工等工序,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预制加工时,首先通过BIM在计算机上按施工计划模拟现实的建造过程,针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对模型和计划进行变更。通过软件将BIM模型转换成装配图,交付工厂进行下料加工形成装配件。将生成的管道加工图导入数控等离子相贯线切割机,对管道进行自动切割、坡口打磨及挖孔处理。将构件图导入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内进行精准快速下料切割,精准完成构件预制。

  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副总经理、华南区总经理张俊表示,正值企业成立25周年之际,全体职工怀揣工匠精神,要将佛山海骏达项目雕琢成为“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打造成为泛珠三角机电安装行业的标杆典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