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

卡思指数蝉联财经视频周榜榜首《Fantalk》巴菲特特别版再创点击热点

    随着巴菲特股东大会召开,全球财经媒体掀起了一股巴菲特热。泛金融科技知识脱口秀《Fantalk》自5月1日至14日共推出14期巴菲特特别节目。截至14日晚10点,《Fantalk》巴菲特特别版累计点击超过2600万频次,最高单期点击量超过340万频次。
凭借着巴菲特特别版的热播,《Fantalk》在5月1日-13日连续两周内,分别以788和799的卡思指数,超越财经类常年榜首的《吴晓波频道》,位居卡思指数周榜第一。


 
5月7日-13日的卡思指数周榜上,《Fantalk》凭借巴菲特特别版超过《吴晓波频道》,居于首位。)
 
  脱口秀+巴菲特  引发收视热点

  卡思指数根据卡思数据平台上内容的全网基础数据,通过视频内容商业价值模型计算得出的量化指标,以数值的方式体现,满分为1000分。是当下衡量内容创作团队和视频节目商业价值全貌的重要指标。目前,卡思数据平台囊括了所有知名的内容团队和节目,监测原创节目总量在15,000档以上。在财经类视频的排行榜上,《吴晓波频道》始终一枝独秀长期居于榜单首位。本次《Fantalk》巴菲特特别版以平均单期近200万频次点击的流量效应,以黑马之姿连续蝉联榜首,成为近期财经类视频节目的亮点。

  和《吴晓波频道》聚焦新中产阶级不同,《Fantalk》选择用脱口秀的方式来进行泛金融科技知识的传播,面向的是更年轻、更鲜活,也更加提倡个性化表达的年轻群体。

  可以看到,在本次的特别版中,围绕巴菲特这个核心人物,节目融合了话题讨论、实地探访,以及股东大会现场直播等三种不同形式的表现方式,用生活化的细节、趣味化的类比使财经知识的硬核显得生动而有趣。讨论的话题包括了著名的时间之约、查理·芒格、股东大会金句盘点等,触及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股东大会亮点盘点,以及巴菲特身边重要人物的关系和理念梳理,艰涩的财经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揉合在节目中。

   “炒股要注意什么?巴老爷说:就是别亏钱,而且千万不要借钱去炒股”

  “与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两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握过手,想把手裱起来。”

  “巴菲特接班人的要求是什么?要有钱还不能太爱钱。”

  脱口秀调侃的轻松风趣,结合巴菲特这个全球投资界最大的IP,戳中了年轻一代对财经知识渴求的痒处、解决了接收困难的痛点,创下了点击量的新高。
 
  90后+轻量化  内容深耕开创新范式

  当今的传媒格局中,视频传播供给的渠道和内容过剩,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相对于整个PGC流量市场,财经类节目虽然一直呈现出“少而寡”的状况,节目也常常被冠上“高冷”的标签。但财经类内容受众面并不窄,关键还是在于内容和观众需求的匹配度

  目前财经视频节目主要有四种类型:人物访谈类,以《财约你》、《新经济100人谈》为代表;资讯类,以《即刻商业》、《趋势财经》为代表;知识类,有《十万个品牌故事》《人生资本论》等;而脱口秀类的代表性节目更多,《吴晓波频道》、《胡观世事》、《水皮杂谈》、《功夫财经》都拥有十分坚实的受众基础。其中《吴晓波频道》、《胡观世事》、《即刻商业》更是长期位列卡思指数TOP5。

  事实上,无论是对财富累积的需求还是对财经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渴望,年轻人都不亚于中产阶级,甚至正因为以往知识储备的真空,而更加急切。毕竟理财是摆在90后面前的重要命题。然而,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专业”、“艰涩”的财经知识,和年轻人“娱乐至上”的传播形态显得难以调和。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过,“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90后们崇尚的是更为自由和多元的表达,更为娱乐化的传导和内容。财经脱口秀的表达形态并不新颖,也非独创,但针对90后的泛金融科技知识传播还没有特别成型的作品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Fantalk》正在尝试一种“90后+轻量化”的传播范式。

  在节目KOL的孵化上,作为节目创始人杨帆拥有11年的金融从业经验,同时还是一家金融科技企业的创始合伙人。2018年上榜“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圈内人”的身份背书,让《Fantalk》的KOL孵化更具说服力。本次特别版的嘉宾方老虎证券和天昊资本同样以专业为胜。其中,节目嘉宾、老虎证券资管合伙人徐杨在股东大会上直面股神的精彩提问,也给节目带来新一波的话题。

  其次,在节目样式的更新迭代上,上线仅一年时间,《Fantalk》就推出了特别版。第一期请来吐槽大王李诞,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和流量,第二期借势巴菲特股东大会,将节目从室内搬到室外,从演播厅搬到股东大会现场,实地探访巴菲特家,以及经典套餐的体验把人们带入到巴菲特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了电视叙事的优势。

  在当下信息接收碎片化的背景下,短视频对于财经知识传播的意义毋庸置疑,但如何针对市场的需求制定出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内容,还有很大的潜力没被激发出来。在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共识的时代,金融知识的传导成为现代人理财的刚需,而财商教育需要更多的表现范式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