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底,在IPO即将开闸之际,为上市准备了五年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即EMS,简称:中邮速递)竟出人意料地主动撤回IPO上市申请材料。根据中邮速递招股书,EMS拟发行不超过40亿股,募集资金99.7亿元。在A股市场IPO停摆一年后,这场巨额融资被市场寄以厚望,但原本板上钉钉的国内“快递第一股”为何突然被叫停?
惊诧之余,关于中邮速递缘何放弃了这临门一脚种种猜测不断涌现。
“决定不上市至少需要有一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快递网首席咨询顾问徐勇对腾讯财经记者分析称,2013年5月,中邮速递在补交自查报告时,或许已经有了撤销IPO的想法。
2011年8月,中国邮政集团旗下中邮速递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发行上市申请,并于2012年5月4日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但随后因未按时提交自查报告被中止审查。2013年5月,中邮速递在财务自查大限前补充提交了自查报告,7月,经过系列整改后的EMS重新 “通过发审会”。这期间,EMS一度被指或存在重组改制方案带来关联交易的隐患,其招股说明书也被指存在明显的审计漏洞。
中邮速递是这样解释撤销IPO一事的: 近几年快递物流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市场及监管办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提高自身应对市场竞争能力,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决定实施战略调整,将组织架构由原来的母子公司制调整为管控更加有效,更适合网络型企业特点的总分公司制。同时根据经营需要,对直营区域范围、管理层级进行市场化的调整。考虑到实施上述重大调整将影响到上市进程,股份公司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
“组织架构调整这种事情为何不在递交IPO申请之前完成?”在赵小敏看来,现今中邮速递“临阵脱逃”,充分反映出,中邮速递当初递交IPO申请十分仓促。
保荐及审计均遇难题
中邮速递在上市之路上的纠结心态并非密不透风,其和保荐人以及审计机构之间的态度耐人寻味。
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向腾讯财经透露,早在2012年年底证监会发起对IPO在审企业开展财务核查之际,中邮速递高层与保荐人中信证券就在财务核查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中邮速递与中国邮政集团下属的其他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业务往来,财务问题一直备受诟病,中信证券在协助中邮速递完成自查报告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以至于公司在证监会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自查报告,只得申请中止审查”,上述人士说。
2013年以来,证监会相继对查处财务问题以及业绩变脸严重的公司保荐人实施严惩,年底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意见中,更是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等行为的惩罚,特别是对保荐机构的职责更加明确,未来不尽职的保荐机构不仅会被“黄牌警告”,更多的将被面临红牌罚下。
据知情人士称,中信证券早在2013年年中就决议放弃中邮速递项目。中信证券投行部门业务包括目前过会已企业有4家、在审企业约50家、立项的IPO项目更是多达500家,虽然放弃中邮速递将会损失5-6亿元的高额承销费,但在证监会严查严打的政策下,不会在某一项目上干冒“吃牌”的风险。
快递业专家赵小敏认为,鉴于中邮速递各股东之间纷繁错杂的关系,招股说明书中财务结算方式和报表整合以及人力资源情况给出的界定并不明晰,这就使得审计其财务数据困难重重,是中邮速递IPO折戟的关键问题。
中邮速递IPO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中天对于公司撤销IPO申请一事并未做正面回应。
不过,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孙进对腾讯财经表示,2013年以来证监会通过开展拟IPO企业自查,明确了发行人的责任,面对越来越严格的规章制度,拟上市公司选题撤消IPO申请多是考虑到自身内部治理等,甚至有些公司存在主观虚构业绩的情况,新制度下已经不可能蒙混过关,撤销申请也是为规避风险。
笨重的国企
一直以来,中邮速递像诸多大型国企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1999年,EMS的市场份额曾高达90%以上,是行业内绝对的霸主。但受上市计划所累,EMS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畏手畏脚,错过了电商市场蓬发的好时机,市场嗅觉机敏的民营电商却借机发展壮大。EMS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09年~2011年三年内,EMS国内速递收入分别增长了14.51%、12.88%和16.36%。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09年~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分别实现业务收入479.0亿元、574.6亿元、758.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17.3%、20.0%和31.9%。换句话说,EMS营收增长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徐勇介绍,在业务量上,EMS已经落在“通达系”和顺丰之后,照此趋势,营业额第一宝座也将被顺丰抢走。根据2011年的数据,EMS的市场份额已降至30%,刚刚过去的2013年,或许连20%都不到。
内忧外患。即便在EMS极具优势的涉公业务和票据业务方面,来自海外的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也已经对其构成重大的威胁。
2013年,“双十一”网上购物狂欢之后半个月,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一场叫做“EMS滚出快递界”的活动,一度成为微博热门话题。EMS的性价比备受质疑,既不如“通达系”价格低廉,亦不如顺丰快速,定位于高端市场的EMS没有提供相匹配的服务质量。
为什么EMS又贵又慢?中邮集团内部人士向腾讯财经透露,EMS运输路由设计的僵化和不合理屡见不鲜。比如,一件包裹从北京寄往上海,在运输资源足够的情况下,民营快递公司会及时调整,采取两点一线直达的方式,而EMS会循规蹈矩按照既定路径,在各个原定中转点进出。如此一来,人力和物力以及时间成本自然上升。“连我看着都觉得很笨重。”上述人士感慨。
EMS的反击
失落背后,是中邮速递久待解决的体制之困。2008年至2009年间,中国邮政集团启动速递物流业务专业经营改革,将集团及各省份邮政公司将所属速递物流相关资产无偿划拨,独立成为中邮速递的前身,并在201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包括邮政业务、邮储银行在内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一直以来,中邮速递内部主要是母子公司的组织架构,旗下各省市的邮政速递物流公司都是中邮速递的子公司。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各地的速递物流业务资产分拆后纳入到了一家中邮速递旗下,实际上各省的速递物流公司还是各自为政,独立运营、结算和纳税。
“在集团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缺乏整体性的监管,各子公司只顾自己生产、销售、利润等任务的完成,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从而影响了集团的整体利益。这些都是中邮速递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位长期从事IPO企业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向腾讯财经介绍。
徐勇亦认为,至少中邮速递公告中提出的由母子公司制改为总分公司制是明智的。“这意味着很多省市公司的法人资格被撤销,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进行扁平化管理。”
EMS企图夺回市场份额的想法已经逐渐显露。2012年下半年,EMS在数个城市实行降价优惠,被看做测试市场,以备转型的重要探索。另外,其经济型快递品牌“e邮宝”价格在部分省市基本与民营快递四通一达持平。2013年,EMS亦积极参加“双十一”的快递战役,虽然只收获满满当当的抱怨声,但至少表示,中邮速递这艘笨重巨轮已经开始调转船头,勇敢尝试了。
声称要进行战略调整的中邮速递的未来方向究竟是什么?中国邮政集团战略顾问黄刚表示还要保密,但他透露,“可以肯定的是EMS一定会抓住电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