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 >

生鲜十二年,行业老大易果的生鲜赋能平台转型

   

生鲜电商诞生的第12年,国内最早的垂直生鲜电商易果,正在悄然往后退出半步,转型为生鲜赋能平台,专注于生鲜行业基础设施的落地。

易果不易,唯简而朴

从携程网员工的角度看过去,一步之遥的易果生鲜的员工很幸福。

附近的科技企业都喜欢来易果生鲜的一楼大堂来“蹭吃”,这里不仅有各种科幻色彩浓厚的无人零售设备,而且常年有上新的各种生鲜水果来供人试吃评价——拿到总部来的,必是精品。

(图:易果集团总部)

来到楼上的办公区真的看看,会发现这里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在茶水间,免费提供的是复合能量饮料,类似炸弹般的造型和海量的摆放都让人看了觉得精神紧张,旁边则是免费提供的方便面和床垫,作用一望可知。

易果几位高管的办公室,也是记者看到过最为简朴的——没有老板桌,大概两个工位的桌面一拼就是,旁边放着一圈板凳,直接一围就是会议室。除了几尊获奖的水晶杯,也看不到任何装饰。

有人说生鲜行业电商是一个烧钱极快、遍地是坑、血流成河、不疯魔不成活的行业,但易果的骨子里,除了狂热,还有更多的清醒。

这种清醒曾经让易果少踩了不少地雷,比如当年避开了o2o领域的盲目扩张;但易果也不乏激进,如重注投入安鲜达,业内曾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认为自建成本如此之高的渠道是烧钱找死。但最后结果是,安鲜达不仅成为了生鲜物流中的“顺丰”,也成了易果和友商间最宽的护城河。

“吃永远是一个最大的行业,中国的生鲜市场规模大概是接近5万亿,而生鲜电商的规模大概是近1000亿。”易果联合创始人金光磊说,“生鲜电商在整个生鲜行业的渗透率差不多是2%,是所有行业里渗透率最低的。这个数据和美国电商行业的情况是类似的。”

(图:易果集团联合创始人金光磊)

当然,易果2017年的GMV预计达100亿,已经是目前的行业第一。不过,金光磊仍很谦虚,他告诉记者,生鲜电商市场成长的空间足够大,这将继续支持易果的高成长性。

但支撑未来的是,这家生鲜电商行业的领头企业,已然在转型为全链条的生鲜平台。它的最重要决策,是投入巨资在物流、生产及供应链和管理数据链等诸方面,从而建设了一个能够承载全国的生鲜电商业务的『生鲜云』,跳出了狭窄的局部竞争,而把自己放在了为中国的生鲜电商行业赋能的角色上。金光磊认为,这将是决定命运的一步。

新零售,只是易果的一部分

刚刚经过双11的易果内部,丝毫没有看到一点享受成功的气氛。和易果员工的沟通总是能延长到深夜,他们喜欢说:“我们的身体已经下班了,但精神还在上班。”

支持这种紧迫感的,是易果宣布转向平台化模式之后,有了太多要做的事情,比如赋能新零售。

马云在2016年10月阿里云栖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作为阿里的生态级盟友,易果也提出了自己在新零售领域的主张。

易果新零售业务负责人陈俊奇认为,易果的新零售赋能战略有几个关键环节,即: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为行业提供多样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对平台持开放性的态度,把更多合作者引进来。

如果说的概括一点,那就是易果不仅将把目前的主要渠道进行新零售改造,更将把未来的渠道扩展都依托于新零售这一模型而加以推进,而在其中相当长一段时间,扩展的重点都将放在开拓新渠道上,而新零售赋能,则是其中的主要打法。

从超市到便利店、从餐馆到企业、从无人零售到电商直营的五大渠道,易果都要拿过来,而且进行改造和赋能。

众所周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核心环节是卡住线下的点位。记者在易果楼下,就看到了三种以上不同形态的无人智能零售生鲜设备,其中甚至包括一家已经成型的无人零售店,这里面基本支持全品类,入门扫码、出门前扫码结算后,经RDIF扫描后开门。

(图:易果赋能的无人便利店)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算什么新鲜事。

但关键是,易果将从一个竞争者的角色退出,变成一个支持者。

比如,易果和国内首家办公室无人零售企业哈米的合作,就很有代表性——哈米负责开发、运营、推广自己的各种智能无人设备,但易果负责提供:

开放自己的所有生鲜供应链;

为哈米的客户在北京五环内的客户,提供一小时送达服务;

接入哈米的数据,根据其提供的用户数据,结合优化的sku和配送;

协助哈米提升“企业福利”模式方面的竞争力

从这个格局不难看出,在新零售的布局上,易果一方面弱化了自己在第一线的出镜率,退身半步之后,让出的不仅是前端的市场机会,更消融了彼此间的竞争意味,从而和合作伙伴结成的是血脉打通、深度共存的关系。毫无疑问,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发展更多的伙伴,以实现新零售格局下的快速布局。

陈俊奇说,这种定位让易果很轻松。因为在未来的若干年,围绕着1亿多白领和千万个办公室点位,可能产生数以千计的无人智能零售公司,也产生少至几千,多则几十万的“点位”的拥有者。而易果可以做的是,与任何一家有价值的企业合作,让它们使用易果的配送、供应链甚至是智能分析决策的数据链。

更重要的是,陈俊奇认为,经过易果的测算,原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物流等问题的一线新零售企业,后台全部和易果对接后,降低履约成本20%—50%

而大量的已经有相当规模的线下传统零售企业、已经在生鲜垂直电商领域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创业企业,甚至是易果此前的竞争对手,只要选择一个开放的态度,都可以获得这种能力的加持。

平台的平台

易果十分朴素的理由之一是,去年刚拿到的超过5亿美金的c轮和c+轮投资,今年又拿到3亿美金D轮融资,大多数已经投入了易果“生鲜云”的建设之中。生鲜云并不是一种狭义上的云服务,尽管它具备了云服务即时即用的理论特点,但更多是易果整个服务能力的概括。

易果似乎像是一个缩小的阿里,但这绝不是对易果的贬低,相反,只有到了近似阿里这样的高度,才可能去考虑为整个行业赋能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态。

而易果能够这样做,也是因为其物流、供应链和管理能力,已经拉开了和竞争对手的距离,冲到了行业的最前端,故而才能从容去布局更高更远的事情。

记者拿到的一张易果的内部资料显示,生鲜云的主体部分可以用“四块+五横”来概括。

所谓的四块,是物流、生产、供应链和管理。

首要也是处于关键位置的,是易果不惜重金打造的生鲜物流体系安鲜达,目前已经拥有15城24个物流基地和覆盖300个城市地区,它的价值在于强悍的物流传输能力和为生鲜行业定制的冷链体系。在部分城市,通过高密度的前置仓体系,已经具备1小时送达的能力。

金光磊说,生鲜行业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行业,产品非常难“伺候”而且耗损率极高,而且需要匹配形态各异的终端。而安鲜达和通用物流的区别就在于,它在一诞生时就是为“伺候”生鲜而设计的——比如它有很多个温区,它需要支持各种形态的存储,有的水果要混放催熟,有的水果切切不能催熟……一言以蔽之,专业到了极致就自然就形成了竞争力。

安鲜达是易果最重要的护城河,也是易果和另外几个为数不多的同级别友商拉开差距的生命线。

(图:安鲜达上海基地)

但在生鲜云里,安鲜达却是首先要开放的。金光磊认为,只有开放这种能力,才能真正使易果成为平台化的企业,才能让易果能够从竞争中跳出来,成为一个公平的赋能者,因为别人只有做不到你做的事情,才能放下隔阂与你合作。

生鲜云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被称为云象的供应链。打个通俗的比喻,与易果平台的合作,是从云象供应链“批发”货物,而用“安鲜达”送达。

但云象供应链并不是一个采购-批发这么简单,在某种程度上,它正在改造中国的农业。

传统农业大、散且非标准化,因此易果将积极介入上游,会通过各种形式来组织和协调生产,保证生产者得到足够的市场信息,更容易的获得各种生产资料和资金,以有组织和标准化的形态进行生产。

易果还太小了,它销售的生鲜还不到整个市场消费的百分之一,而如果这个比例提升到十分之一,那毫无疑问它将改变中国农业的面貌。

现在,云象供应链也是开放的,每个合作者都可以从这个供应链得到货品,目前大概有4500个SKU的规模,但未来会加入更多;合作者可以向易果开放数据,不仅是进货,而且还可以换取易果的数据分析和选品决策能力,使每个末端都有智能化的可能。

生产+供应链+物流,以及相对后端的管理模块,形成了生鲜云的主体。

除了安鲜达和云象,易果将用新零售的理念统御渠道。因此,易果的渠道在我们眼中几乎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它包括了天猫、苏宁两大电商平台的生鲜板块、包括了toB端的直通各种餐饮分销渠道的产品链路、通向o2o、还通向易果自己的官网和app。易果的盟友阿里,也布局盒马、并刚刚收购了大润发,且还不断向线下渗透。

但这对易果来说还是不够的,在目前的生鲜电商领域里,至少还拥挤着几千家垂直生鲜电商。而在易果的版图里,它们都将获得易果的赋能、销售来自云象供应链的产品,并获得安鲜达1小时送达的冷链加持。

金光磊说,未来我们的合作者,不用再考虑后台的问题,它们只用发展自己的创业商业模式和获取自己的顾客即可。

是,但也是有代价的。

简评

易果已经站在了前往下一个高度的入口处,且并无退路。

如果整个生鲜云的策略得以实施,易果就能够彻底的跳出红海,驶入蓝海。它将不再陷入电商这个局部战场的斗争,而成为行业大大小小的平台之后的平台。那时候,无论竞争如何激烈,易果都是最后的赢家。

而林林总总的平台与易果的合作,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最重要的代价是它们成为易果的流量来源,并深度捆绑。

从这个角度来说,易果恰好是抓住了互联网的实质,即pk的终极因素仍是流量获取成本之争。

事实已经证明了有完美的物流能力并不能做好生鲜电商,顺丰的前车之鉴就在于,有物流,而无流量入口。而易果的做法,是除了物流以外,还加上了生产、供应、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等更多的护城河。

这是一个危机感极强的企业,总是试图把自己放在更安全的位置,为此不惜未雨绸缪。

但合作伙伴从易果交换到的,也是相对公平的。一位生鲜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生鲜电商的难度就在于,由于成本结构和管理结构过于复杂,往往难于测算精确的商业模型,以至于规模越大而亏损越大,最终在一个相当巨大的规模下反而最终轰然倒下的例子,层出不穷。

而易果的基础设施铺设成型后,结合阿里强大的云端能力,可以为每个生鲜企业输出强大并且标准化的能力,最终使得其专注于创新和市场开拓,从而改变了行业的玩法。

而拥有基础设施,意味着于易果拥有了可以交换能想象到的任何一种合作模式的筹码,从战略上说,也等于拥有了千千万万的利益相关方。这也意味易果所渴望的渗透率将大大的提升。

据说,仅仅为了应对今年的双11,易果就不得不将冷链仓库储存面积由原来的12个基地10万平方米直接翻倍至24个基地28万平方米,配送队伍在近几个月内也急速扩展至万余人。

这个细节意味着,一旦“生鲜云”的庞大计划加速实施,这列负载着诸多模块的列车一旦启动就无法停下,因为巨大的惯性和广泛的责任,这也使得易果在未来必须不断的驱动自己的专业度、规模和创新。

我们并不能认为:易果只要自己做到最好,就一定能够千秋万代一统江湖,毕竟中国的生鲜市场太大也太诱人,而与阿里系体量相当的巨头也不止一个。但至少在理念和实践上,易果远远走在了时间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