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 数据 >

金融“加温”侧记:4年时间让数千万小微体面地活着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时代契机,改变一代人的命运。如果说改革开放改变人的命运,是靠时运;高考改变人的命运,是靠政策;进国企改变命运,是靠体制;那么,在金融科技时代,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能享受到简单公平的金融科技服务,过上体面的生活。这些,除了时代契机、政策大环境等因素,不得不说得益于一群敢于创新、心怀普惠的新金融人。】
 
  金融只会“锦上添花”,从来不会雪中送炭,这在中小微企业眼里,几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常识。

  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并在金融信贷方面给予一些特殊照顾,但小微企业从来都不是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座上客。当然也不能怪他们,政府、大中型企业借款动辄上亿,信用状况透明、良好,企业偿债能力强,但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则像一个“黑匣子”,给他们放贷,一度被认为是只有傻子才会干的事。

  金融科技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金融变得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众多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人第一次感受到了金融的平等,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金融“普惠”。
 
  雪中送炭的温情

  刘利(应受访人要求用化名)是知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在西安落户安家,过上了二三线城市“小富即安”的滋润日子。

  婚后夫妻二人在西安创办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专门帮助本地的传统企业开发APP、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电商培训。随着互联网+的春风吹来,传统企业的线下经营模式愈发难以为继,他们希望借力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从互联网上低成本获客。用互联网行业里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刘利的创业方向,恰好赶上了风口,几年时间里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

  天有不测风云,好运没有一直照顾刘利,一个大客户的坏账差点让刘利夫妻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尽管公司实力仍存,但刘利无法避免被连累的危机局面。为了让公司重回正轨,夫妻二人跑遍了西安大大小小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但这些银行和金融机构要么觉得刘利公司偿债能力差,要么就是需要有抵押物才能放款,刘利四处碰壁。

  那段时间,几乎是这个家庭最黑暗的日子。

  迷茫绝望的刘利无意中找到了凡普金科旗下一站式金融服务信息提供商凡普信在西安的中心门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与凡普信的频繁往来。

  四处碰壁依然没有贷到一分钱的刘利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尝试带来了转机,经过一轮信用评估后,竟然顺利的借到了20万元。

  20万看似数额不太大,但对于危机中的刘利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笔。“这才是雪中送炭”,刘利说,对于很多小微企业主而言,尤其轻资产的小微企业主而言,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可望不可及,但科技改变了传统企业,改变了金融,也挽救了众多困境中的“刘利”,如果没有凡普信这样的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帮扶,刘利所经营的公司很可能迈不过那道坎。
 
  越来越红火的小餐馆

  不单是互联网公司,餐饮行业亦是经常性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资金无法及时“回收”,却还得继续投入资金购买食材、扩大门店。这个时候,“活钱”就变得很重要。

  周永新(应受访人要求用化名)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了两三年之后,开始在苏州经营一家加盟连锁品牌烤肉店。凭借在餐饮行业丰富的经营经验,只用了一年时间,周永新就在苏州开了三家店面,生意越做越红火。但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发展规模和成长速度,认为只有快速扩张,开更多的店,才能真正把生意做大,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周永新又新开了四家店,但周永新家底并不“厚”,迅速的扩张遭遇现金流危机。周永新开始跑银行,但银行审批流程长,速度慢,且周永新并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他也想到了向亲戚、朋友“伸手”,但作为熟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周永新抹不开面子,张不开嘴。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朋友向周永新介绍了凡普信,说这家公司可以协助提供借款服务,只要个人所经营店面发展稳定,有持续性的营收,个人信用评估良好,就能通过申请。

  周永新和他的门店显然都符合这些要求。凡普信风控负责人与周永新沟通几次,并考察了各家门店经营情况后,判断其经营前景良好,只是遭遇暂时的流动性危机,因此迅速助其借款近20万,周永新也化危为机,门店经营状况也越来越红火。

  度过了这次“小小”危机的周永新说,有些小企业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其实资金都被占用了,发展脚步一快,资金链就可能断裂,这个时候就需要外力的介入,有时候十几万也许就能解决危局,但需求通常很急迫。这些个体户的首选是银行贷款,但银行周期长,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像他们这种个体户,在银行面前并没有议价能力,是绝对的乙方,最次选是亲戚、朋友,但每个人的资金都有成本,尤其是借钱总有还不完的人情债,这个时候,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就可以让他们这些个体户更“体面”地活下去。
 
  终于拿到了装修款

  遇到相似困难的还有王子林(应受访人要求用化名)。工薪族的他挣得不算太多,多年的积蓄都投到了结婚和买房上,但买完后却掏不出足够的钱来装修,跟父母要是更不行了,他不想工作了还当啃老族。

  日子就卡在这里,女朋友父母的催促,男人的自尊,让王子林动了抵押借款的念头。王子林想到自己还有一辆车,于是开始咨询车辆抵押贷款,但咨询一圈后,几乎绝望。随后他又想到可以当二手车处理,但询价之后却发现自己的车根本卖不了多少钱,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机缘巧合,恰逢凡普金科上线凡普快车平台,以售后回租的方式提供车辆融资租赁服务,可以帮助有车一族缓解资金压力,王子林很快选择了在这里借款。最让他惊喜的是,凡普快车为他提供了车价款1.5倍的借款额度,经过注册、登记和提交申请材料流程后,一天就拿到了钱,同时车还能继续使用,不影响日常生活。

  王子林的困境是千万普通工薪阶层的困境,也是普惠金融亟待普惠的群体。在王子林看来,幸福的到来有时候真的就在转身之间。
 
  “借”有多难普惠就有多得人心

  温度、同情.......在金融行业里,这些都是奢侈的感性词汇。对很多人来说,金融是无法企及的大山,银行的大门从来都是向大企业敞开。小微企业主、普通人等资金紧张时,往往只能求助亲戚、朋友,或冒险求助于高利贷。

  受访人王子林说,自己在筹装修款的时候,曾跟一个好朋友借过钱,他还记得当时他酝酿了好久才开口,说一句借钱的话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说完之后他就立刻后悔了,觉得太没面子了,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扒光了看一样。

  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给小微、个体带来了更便捷和高效的信息渠道,更好地解决了他们的难题,第一次让他们感受到了金融的平等,他们不用低声下气、不再奔走无门,生活可以继续波澜不惊地过活,梦想可以继续追逐,作为成年人的自尊可以保护的很好。

  正是看到了普通人借钱有多难,看清了金融科技的这种特质,2013年,张辉、董祺、张帆、杨帆四个合伙人走到了一起,创立了普惠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凡普金科),抱着“用技术改变金融”和“践行普惠”的共同理念,怀着对金融风险的敬畏之心,以化解小微企业主、普通人借款难题为目标,投身到了金融科技领域。

  他们坚信,科技的发展能疏通普罗大众贷款的经络,让金融更有温度。四年时间里,凡普金科服务用户规模超过了3000万,累计完成投资金额超过900亿,帮助众多的小微企业主、普通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尬点和“难关”。

  今天,凡普金科已经成长为一个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信息服务集团,旗下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爱钱进、消费借款服务APP钱站、一站式金融服务信息提供商凡普信、都市消费分期平台任买,车辆融资租赁平台凡普快车、以及智能量化投资平台会牛等品牌。

  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集团首席执行官董祺表示,凡普金科肩上的责任重大,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和寄托,不敢有半点亵玩之心。
 
  时代微光:照拂普通人更体面地活着

  有人说,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时代契机,改变一代人的命运,总有命运之手在我们身边,推着我们前行。

  如果说改革开放改变了人的命运,是靠时运;高考改变人的命运,是靠政策;进国企改变命运,是靠体制;那么,在金融科技时代,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能享受到简单公平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或普通人都能体面地借到钱、贷到款,做自己想做的事,过上体面的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除了时代契机、政策大环境等因素,不得不说得益于一群敢于创新、心怀普惠的新金融人。是他们,抓住了特定的时代契机,让普通大众看到这个时代某个侧面不一样的微光,照亮前行。

  当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内首个从金融科技角度积极响应“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精神的研究产物——即《金融科技服务中小实体经济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出炉。据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约4000万家中小微企业,如果算上个体工商户,数量超7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0%,提供了超过80%的就业岗位,承担了50%的税收。他们是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他们自给自足,像一个个独立运转的发电站,发着光与热,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源。

  与凡普金科一起历时大半年共同调研和发布此报告的是新华社《金融世界》、中国经济信息社北京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世界》总编辑胡梅娟称,在新常态背景下,金融业应该从以往注重传统大型产业转向更加重视中小实体,从以往主要为生产者服务转向更多地为消费者服务,从以往大规模投资的粗放式金融发展模式转向利用金融科技创新,高效配置金融资源的集约型金融发展模式。

  对此,董祺呼应:“中小实体经济是盘活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服务好他们是金融科技企业的天然使命。”凡普金科所服务的用户中70%都将资金用于扩大经营或资金周转等,比如开店、养殖、项目工程、零售供货等。在董祺看来,“让金融有温度”不是一句口号,一个说辞,而是真真正正落在了这些人和这些实事上。
 
  有大智慧之人说: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未来金融长什么样?它还会一如既往地急人所需、普惠大众吗?董祺畅谈,随着科技加持,未来一个人什么时候需要金融服务,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但金融体系可以帮他预判到,而相应的金融服务已经提前准备好在未来某个被需要的时刻等着他,这便是“无感金融”。想想这种“你不用说我已办到”的知心服务也没人愿意拒绝吧!让未来快来,让时代之光照拂更多的普罗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