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18日以来,地产界也掀起了学习精神热潮,不少房企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在党的报告中,“美好生活”是一个高频词,先后在全文中出现过14次,成为报告中的重要亮点,直抵人们内心,也引发了各行各业对“美好生活”的深入思考。
恰如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在由中国民生银行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官方媒体支持的“中国不动产金融年会•2017”上所指,“美好生活必然离不开居住。”换言之,“美好生活”是为“房地产领域带来新的契机。”
11月21日,万科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郁亮对外发表题为“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推进全方位转型”的署名文章。在该文章中,万科方面表示,服务不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万科就没有未来,房地产业也没有未来。转型已经成为万科发展的最为迫切需求。
显然,“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这也同样体现在人们的居住方面。那么,地产商眼中的“美好生活”究竟是什么?11月15日,中国民生银行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官方媒体支持的“中国不动产金融年会•2017”在北京召开,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的第十届年会。郑万春、石杰、李扬、姚景源、孙宏斌、黄其森、林中、陈劲松、胡葆森、林腾蛟、陈锦石、田明、潘军、林俊波、熊晓鸽等知名人士出席并做主题演讲,使之成为今年房地产界最具含金量的一场论坛。在会议上,与会嘉宾针对“美好生活”进行了热烈讨论。
楼市主要矛盾之变
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步,自1998年启动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在1999年-2014年间,我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增速甚至以超过20%的年均增速发展。
根据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中国不动产金融研究报告2017》显示,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从1998年的3600亿增长至10万亿,增长了27倍;商品房销售额从1998年的2100亿增长至12万亿,增长了56倍。
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表示,“经过二十年发展,我国住房数量得到极大提升,供给不足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根据民生银行数据统计,当前房地产市场年新开工面积近17亿平米,按照此计算,户均住房达到1.08套。也就是说,数量得到极大提升,供给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房地产高速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上述报告就指出,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是城镇化和住房供给不足的矛盾。但当前房地产市场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居住持续改善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平衡表现在热点城市供给不足、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不充分体现在住房品质有待提升、改善需求不断增加。
民生银行的这一判断也得到了与会房企的赞同。
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也深有感触。他认为,消费升级正在发生,而且已经发生。其中一个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衣、食、住、行、学、医、养。这就要求中国房地产商从简单的盖房子,转为进入生活。地产商原来整合的都是金融资源、政府资源,但未来市场的主流将是整合生活资源。这件事极其重要,也是开发商必须要做的事情。基于这种要求,中国房地产市场还远远不平衡、不充分。
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认为,自1998年至2017年,房地产处于高速增长、高频波动的长周期;但在未来20年,在新的政策、新的形势、新的行业起点之下,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平稳增长、低频波动的长周期。在未来的长周期中,很多游戏规则、发展模式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而我国的住房需求将从量的需求快速进入质的需求,也就是美好生活的需求;从有房住到住好房,未来好的房子、高品质和买得起的改善性住房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石杰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总结全面而深刻。“新时期新背景之下,未来20年发展将面临三个转变,即由总量问题转变为结构问题,由数量问题转变为质量问题,最主要的是由不够住转变为住得不好、住得太贵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家专注于房地产金融的银行,对房地产新时代的判断是三期叠加:行业高位平台期、存量增量互补期、市场竞争的显现期。”
地产商热议美好生活
正如报告精神所指出,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未来生活的愿景图,在报告中已经清晰描绘、科学铺陈——“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百姓的“腰包”将更鼓;“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村民将更安心;“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城市将更美丽;“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父母的老年生活将更有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样的美好生活,当然就是人民群众最为向往和期望的。
追求“美好生活”,房地产界也保持着高度关注,而这也成为不少地产商转型的重要逻辑。
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明就认为,房地产市场升级和迭代最主要的是从过去粗放式、不节能、不环保、不健康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绿色、环保、健康、节能的新时代。因此,绿色地产将从细分市场逐步成为主流市场,这是大势所趋。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孙宏斌则从更广泛的领域理解“美好生活”。“第一是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等;第二是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健康、更好的养老;第三是智慧社区、智能家居。”孙宏斌表示,这也是他投资万达、乐视的逻辑。
一直深耕于河南的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与孙宏斌所见略同。胡葆森认为,房企应拥抱新时代把根一直扎下去。以建业集团为例,目前地产是建业集团主业。另外,建业集团还将业务扩容到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农业、体育、教育、金融、科技等领域。即围绕客户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也表示,泰禾集团早在前几年就进入医疗、教育、养老、金融等领域,这与报告提出的“美好生活”相契合。“房地产所能提供的不仅仅居住功能,更主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即提供美好生活。”
与其他房企跨界投资逻辑不同,花样年控股集团早在2012年就向社区服务行业转型,以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激活社区内外部各种资源,构建共生、互生、再生的社区生态系统。自2012年提出战略转型以来,5年间花样年围绕社区的轻资产业务收入构成由不足5%上升到超过25%。目前,花样年控股集团打造的社区服务帝国涵盖物业、社会金融、社区文化旅游及文化创意、社区养老、社会教育产业等。
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潘军在会议上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房子的依赖其实越来越弱,我们需要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人说,看电视,看电影,去游乐场再坐个过山车,这是美好生活。其实这只是一部分,人们实际需要更丰富的场景。”
显然,潘军所指的场景就是花样年目前正在探索中的。花样年控股集团2017年上半年年报显示,“(花样年)持续推动自2012年所定的集团战略转型方向,决心在2017-2020年打造在第一阶段战略转型基础上的二次转型。花样年将通过与自身社区应用板块相结合, 运用多种资本方式加大项目储备和土地获取速度,打造更多具有花样年特色的社区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