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各大新闻客户端、朋友圈均被“百度”“莆田系”等名词刷屏。在媒体的集中轰炸下,大部分网民对此事件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达成共识——查询疾病信息要远离搜索引擎。在笔者看来,疾病信息和理财信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于二者的高度专业化,且事关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一般人遇到此类问题,都会多方探听消息,谨慎决策。自从谷歌离开大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渐渐深入人心。同时,搜索引擎在查询生活小常识、解决各类生活疑难问题上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好感。自然而然地,遇到事关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时,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求助搜索引擎。
细心留意就会发现,搜索引擎推荐信息的精准度是依赖于算法的,本质上是定量和普适的,并不具备个性化特点。甲和乙搜索同一个关键词,得到的是相同的搜索结果,但两个人背后的需求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些问题: "某某搜索引擎推广理财产品被骗,怎么联系其赔偿"、"我通过搜索找投资网站被骗了,能否起诉"……其实搜索竞价排名,无非就是谁给的钱多就把谁放在首页,有更多的机会被用户看到。本无可厚非,但事关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也采用竞价排名的机制,不考虑专业性和安全性,这种做法虽不"违法",但已经穿透了商业道德底线。那么,在竞价排名机制现实存在的背景下,我们该怎样避免搜索引擎的陷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