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击排行 >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受到非议 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今年以来,不少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到一场特别的争夺战中,希望能够集齐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基金等全部金融牌照。然而,千金易得,牌照难求,“全牌照”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什么银行业会把目光聚焦在这里?

商业银行一般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分业经营,另一种是混业经营。分业经营,只能在法律规定下从事单一的金融市场业务,不能跨市场运行;而混业经营,则是可以从事多个金融市场的业务,比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基金等,当前不少金融集团争夺“全牌照”就是要实现混业经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认为,混业经营时代已经到来。

杨再平:“我把它叫做混业化生存,当然我们叫综合化经营。银、证、保之间它们已经交叉,除了银、证、保以外,我们讲影子银行,它甚至没有受到政策的监管,它也可以做银行,或者做其他的业务。”

混业经营,在国际上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也就是直属各部门可以依法从事投行、信托、保险等一系列金融业务;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商业银行本身不允许从事投资业务,但如果是同一集团旗下的其他独立子公司就不受这个限制。然而这样的混业经营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不断遭受非议。因为混业经营,带来的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衍生品市场迅速膨胀,但又缺乏监管。因此,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风险迅速传到了全世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然而,杨再平认为,这样的非议是有争议的。

杨再平:“尽管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我们在反思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但是它是一个趋势,不可改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明显感受到了混业经营的趋势。他认为,银行的业务正在从单一的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也就是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

曾刚:“在中国的金融体系当中,我们把银行定位为一个间接的金融机构。实际上现在的发展趋势是,银行在直接融资当中占的比重、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未来可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不管大小银行都在往这个方向转。”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说,混业经营正在重构他们的盈利模式。

刘信义:“主要的商业银行正在加快向多牌照、战略合作、综合化转变,我们也顺势而为,加快了综合化银行发展的步伐。现在我们有七大类的经营牌照,我们也深深感觉到银行本体的协同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什么商业银行纷纷转向混业经营?一方面是时势所逼,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不断冲击,传统以存贷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混业经营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生态圈”。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认为,这种“生态圈”可以大幅提升客户体验,而客户体验是银行创造价值的基础。

李伏安:“形成涵盖融资、投资、交易、避险、跨境及其他增值服务的全产品价值链,整合实际情景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体验服务,让客户体会的不仅是满意,而是感动,并通过客户衍生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有业内人士形容,如果能集齐所有的金融牌照,实现混业经营,就好比拿到一手顺牌,怎么打都舒服。然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提醒,对混业经营不能过分乐观,必须加强监管。

曾刚:“当然有这个趋势在,我们就要重新去考虑对银行业务的一些监管、风险的评估,因为这些业务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传统的金融中介、信用中介的范畴。我给你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监管的规则,会让它运行的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