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大视野 >

全球央行“泄洪” 考验中国货币政策定力

    新西兰央行8月11号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0%,创历史新低,这已经是金融危机8年以来,全球央行第667次降息。今年6月至今,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先后降息。在全球降息潮的大背景下,再加上7月稍低于市场预期的经济数据,使国内关于该不该降息降准的讨论越来越激烈,降与不降都有支持者。

多家机构预测下半年可能降息降准

摩根大通的预测认为:下半年会有一次降息和两次降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的预测相对更谨慎,他认为“降息空间相对有限”,但他也认为:“三季度降准必要性加大,下半年预计降准2次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也认为,降准可能性非常大。因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两大货币政策调控目标,“M2(广义货币供应)增速13%”就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到7月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已经连续9个月出现环比下降。

祝宝良:“如果M2要增长13%左右,降准是一定要降的。要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因为中国的M2增长一大块就是外汇占款引起的,如果外汇流出过多,就要降准来释放流动性。”

祝宝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交替使用

而对于降息,祝宝良的观点是,存在降息空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交替使用。

祝宝良:“很多人讲中国的财政政策还有一定的空间,因为财政收入还在增长,今年1-7月份就增长了8%。但是,后面几个月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速会大幅放缓,中国可以继续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张的力度和空间,也在缩小。适当地利用一下货币政策的空间,也就是降息降准,现在来看不失为一个办法。其实,只要财政扩张,相应地也需要货币政策来支撑,比如中国推行的PPP模式,希望政府掏一点钱,大量地让民间企业进入,民营企业的钱从哪里来?一定是通过银行贷款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一定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

连平:降息降准似乎都难

但反对降息降准的观点,同样理由充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撰文指出:“降息降准似乎都难”。首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与降杠杆要求相悖。第二,当前降息面临负利率和人民币贬值两大制约因素。

连平:“一个是,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资产的价格泡沫在上升。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民币一年期利率大概1.5%左右,与2%左右的CPI相比,今年已经形成负利率的状况,可能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包括房价等一系列资产的价格,比较容易推动产生泡沫。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非常大,需要加强管理。第二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和预期继续存在。从去年底一直到现在,我们运用了外汇储备、供求关系调节、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准备金制度等一系列的手段,促使人民币的汇率走到目前还比较平稳的状态。现在美国还要加息,在现在的档口,我们如果还要降息的话,可能会打破现在已经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的格局,可能会使人民币面临更大的贬值压力。”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降税优于降息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也认为:现阶段降税优于降息。因为利率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继续降利率效果未必好,比如日本安倍的负利率,反而导致企业不干活了,借钱投房地产或其他地方。盛松成认为,尤其是对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降税更有力。

在全球降息潮的大背景下,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考验着中国货币政策的定力,也考验着货币管理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