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P2P大数据是否真的那么神奇?

   

 
  每每与投资者聊及P2P平台,风控必然是聊天的核心;谈及风控,又必然会以银行作为参照物。银行作为传统金融领域的领头羊,因其较低的坏账率,经常被业内人士作为成功的案例拿来分析。

  银行风控的成功依靠的是其长久发展中建立的科学、可行的制度以及大数定理。银行作为基础金融行业,其宽广的业务覆盖面为大数定理提供了充分条件。基于此理论,部分P2P业内人士提出了P2P的大数据风控模型,并以阿里数据金融作为成功案例佐证该理论。

  笔者认为,大数据仅仅是P2P发展的一个方向。从风控角度来看,大数据作为数据的集合,其为平台提供的仅仅是数据参考。平台从数据中分析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对未来的预测,也就是说大数据只能用于贷款评级或者贷前审核,在风险对冲方面没有丝毫作用。同样以阿里为例,我们不得不承认阿里的成功与大数据密不可分,但细心的人会发现,阿里小贷的贷款采用的是应收账款的质押,也就是说在对冲方面得到了强化。这才是阿里小贷坏账率一直低于银行的关键核心。大数据作为基于数据的一种推测结果,对于现实的违信行为缺乏强制约力;因此对P2P平台而言,其风控的核心不仅仅是大数据,还有平台的追偿能力。

  纵观整个P2P行业,经历过跑路潮、担保风波后,越来越多的平台转为实物抵押模式。抵押模式的突然兴起,根本原因就是平台可以依靠这一模式提高自身的追偿能力。以钱多多为例,该平台采用的是多元化小微金融体的商业模式,有效的规避骗贷的同时也为平台提供了借款方的有效数据。以抵押为核心的钱多多,由于有实物房产抵押,一旦借款人出现逾期,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处置抵押物对风险进行对冲。数据为平台带来的是理论基础,追偿能力为平台带来的是对借款人的约束力,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可以说,P2P平台风控今后的发展必然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