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

众安保险王敏:“金融+科技”重构保险服务逻辑链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科技发展迅猛,比特经济与原子经济深度融合,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持续向“数字化”发展,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前提。作为与大数据天然耦合的保险业,渐成为金融科技集成和应用的前沿。在监管的规范及创新指导下,互联网保险在金融领域率先开展持牌监管,从2013年至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互联网保险业务规模在过去5年增长超过72倍。

  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源于中国庞大的互联网人群和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从流量层到应用层,再到技术层和基础层,金融科技的渗透力和作用力不断提升;从场景化到平台化再到生态化,互联网保险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展。

  赋能保险产品的形态进化

  金融科技对保险行业的赋能,因科技应用程度的不同,由浅入深,其作用和路径大致分为四个层面:流量层、应用层、技术层、基础层。

  在流量层,借助互联网的庞大用户基数及流量基础,对已有产品进行推广并在规模上实现突破,实现产品销售渠道的升级。在应用层,基于互联网的场景和数据,实现产品定制及优化,并将其嵌入场景。在技术层,基于算法、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区块链应用,提升保险在承保、运营、理赔全链条的业务流程。在基础层,基于技术进步,保险的表现形式开始发生变化,甚至对保险标的和保险利益的界定也将随着技术演进而发生变化,最终诞生新形态的保险。

  从满足场景需求的保险到逐渐沉淀能力形成平台化的保险,再到形成生态的保险,互联网保险空间和潜力巨大。在第一个阶段,保险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不同的场景,做一些场景化的输出、设计出一些场景化的保险。比如,针对电商场景下,从买家到卖家,从购买流程到理赔流程,从物流到支付环节,开发了包括退货运险、账户安全险、保证金保险等产品,使得电商场景下的各个主体诉求得到满足,保障电商生态高效且顺利运转。通过为不同场景风险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开始与越来越多场景下用户进行交互,逐渐沉淀积累平台能力形成平台化的保险。

  随着平台化能力的提升,能够很快复制一个场景又一个场景,科技的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保险的功能、技术能够很快地对外输出。平台通过不断的连接,聚集大量的用户,大量用户的潜在理赔保障需求,形成垂直领域的精准化、规模化的细分服务市场,将不同服务市场整合从而形成了生态。在此过程中,生态会将其自身的需求变化反馈到保险业,使保险的设计、流程、服务不断升级,从实现“围绕保障做保险,跳出保险做保障”。

  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机制,但用户最核心的诉求是对风险事件本身的化解。比如碎屏险这一细分市场,理赔用户的核心诉求是换屏而不是获得赔款,众安保险将客户“一键理赔”转变成“一键保修”,当用户手机屏幕破损,在申请理赔后,半个小时内周边最近维修供应商即电话确认上门维修时间。通过一个小的碎屏险,连接其细分领域生态,从而让保险从下游的产品供应商变成上游的用户分发商,让保险从经济补偿到实现服务替代,实现多方共赢。

  金融科技的应用,则让一些长期困扰行业的“瓶颈”问题得以不断解决,使得保险有机会在更大领域发挥作用,在作为风险“分散器”的同时,成为“连接器”,通过生态连接,实现保险行业从产品到服务、低频到高频、事后到事中的重要转变,让“卖保险”真正变成“用保险”。总之,金融科技给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但金融科技为保险行业带来的变化或许才刚刚开始。

  赋能保险业务的良性循环

  保险天然带有社会公益色彩,具有分散风险、风险救济的功能,但保险的区别在于是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做公益,市场化的核心在于公允的定价,让人人都有高性价比的保险,从而可以让更多人拥有保障。

  要实现这一价值主张,前提在于不断提升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定价能力。保险业经营的基础是大数法则,数据是保险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险公司以往多是根据既往数据进行分析,厘定费率。例如健康险产品主要根据用户性别和年龄定价,注重健康的人群与风险偏高人群实际承担的费率定价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价格上做到“地板价”,优质用户群体对此仍会认为性价比不高,从而陷入“非优质体投保—费率上升—优质体投保意愿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保险赋能,使保险能够全面连接用户衣、食、住、行、健康等各个维度有价值数据,从而形成人的“数据化”。保险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数据,如通过健康险了解用户更多的健康属性,通过车险连接用户车金融的数据和个人行为数据,从而对用户有更清晰的感知和数据画像,并了解用户的需求。基于数据收集而形成多维度的定价因子,从而可以进行千人千面的精准定价,精准定价并不意味着低价,也不再根据同类型风险单位进行平均定价,而是根据每个人的风险程度来进行个性化定价,只有让用户将获得公平、高性价比的定价,才能最大限度扩大保险的普惠度。

  以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于2015年尝试开发的智能化健康险产品“步步保”,将健康险与可穿戴设备、运动大数据结合,以用户的真实运动量为定价依据,根据用户的运动情况动态厘定保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运动目标,每达标一天,下月就可以多免费一天,实现主动健康管理。截至目前,步步保已经与小米手环、乐心手环、华为运动健康、微信运动、乐动力等市场上的主流可穿戴设备或应用建立了链接,投保用户超过170万。除关注用户的运动和健康情况,未来“步步保”还将引入其他考量因子,进行更精准的定价。

  从“步步保”的实际运行结果看,其赔付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打破了传统健康险“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总结其成功经验,在于打造了一种以追求更健康、更热爱运动的核心诉求吸引优质用户的模式,而不仅是简单吸引对健康险有需求的人加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保险从“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打破用户“买保险就是占便宜”的消费心态,背后是保险科技对保险服务逻辑链的改变。保险业的经营思路也由以往的产品导向逐渐向用户导向转变。随着科技手段在保险行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始基于场景中的真实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开发,从而真正实现产品的设计定制化、销售场景化、定价个人化和理赔自动化,使每个场景下的不同用户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获得更加公平高效的保障服务,进而激发消费者的保险意愿及投保行为。

  赋能保险行业的服务提升

  金融科技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对用户体验的改变。换句话说,金融科技对保险业务的改造并非“加减法”,而是“乘除法”,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协同作用,不断优化和改善用户的体验过程。这一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可以盘活生态链上每个环节的数据,是实现数据科技化的重要手段,促使保险公司提升数据搜集、数据建模和数据产品化的能力;进而驱动科技的服务化。

  以区块链技术为例,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区块链可以改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颗粒度和广度,并可以重构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及管理系统,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当前,保险业态已成为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险与区块链具有天然的耦合性,针对保险的基础数据,区块链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数据的来源、准确性以及安全等问题,从而解决保险业的风险防控、理赔纠纷等问题。

  保险业务的核心是风险防控,基础是大数据分析。但整个保险行业多年来面临的“瓶颈”之一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保险公司很难从用户那里获取准确信息,因而具有潜在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与一些机构合作获得数据有很高的成本,即便实现共享底层数据,也很难获得原始数据,而如果不能确保底层数据的准确性,将给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风控管理等造成很大困扰。为了有效实现平滑风险,保险公司通常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保险的价格,而这对于整个社会、特别是优质群体都是不公平的。

  基于区块链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及可追溯性,将其应用在保险产品上能够从根本解决保险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同时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每个环节的数据可追溯,且不能被篡改,为保险合同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提供准确判断。区块链技术在保险客户服务领域的应用,为未来在整个金融行业实现“智能合约”奠定了基础。

  从保险服务的角度,用户体验也会大有改观。以航空延误险为例,虽然消费者在现实情况中常会遇到飞机晚点,但因产品的实际用户体验并不尽如人意,导致销售常常遇冷。据民航局的统计显示,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总计有55.8万名乘客没有因为航空延误或取消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占比总飞行人数不到四成。由此不难推断,用户很可能是因为理赔过程过于繁琐而放弃了购买保险。

  得益于科技手段不断探索深入应用,航延险的用户体验也在不断提升和优化。将保险与航班信息服务商、移动支付等平台进行连接,可实现航班动态信息与保险公司的共享。航班一旦出现延误,用户不需要提交任何资料,保险公司基于已实现共享的信息,即可以主动查询并为用户赔付,目前包括众安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均已实现了航延险的自动理赔。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及深入应用,可以将航空延误险合约直接存储在区块链内,实现智能航空延误险合约,航班延误时会触发合约,从而实现自动理赔支付。

  赋能技术生态进入新时代

  保险作为一种灵活的金融工具,本身就具有连接万物的能力,除了自身的金融属性外,还具备很强的服务属性。不是人人都需要保险,但是人人都需要保障。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保险业积极拥抱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大有可为。随着互联网在各个垂直领域的渗透,不同生态下会产生新的保障需求,推动保险服务不断向外延化发展。保险公司要持续积累,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基于用户在新生态下的新需求,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以保险为载体,不断连接生态与服务,开启技术生态与服务生态融合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