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我代表悟空问答对外宣布了将在2018年投入10亿元激励答主、建设社区的消息。
讽刺随之而来,其实一点也不令人意外。看到同事转来一些网站推送的自媒体文章,看标题是批评今日头条,但仔细看来,矛头基本上都指向悟空问答。
既然如此,就做一点回应。
一:在知乎上搜母猪,只有不到10条提问?
为了说明悟空问答的用户素质不如知乎,作者引用了一个据说是“被讲烂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你在知乎搜母猪,只有不到10条提问,而在悟空问答搜母猪,我至少看到不下100个提问……”
这个段子的确有其他人讲过,上一次看到,也是在虎嗅的某篇头条文章里。但在我看来,这个段子不是被讲烂的,而是本身就很烂。
除非我用的是一个假的知乎(以下为知乎截图):
如果不是的话,那就说明:要么作者没有像他所声称的那样“在知乎搜母猪”,要么就是他搜了之后,为了文章的效果,选择说谎。
二:关于母猪的问题,就那么可笑吗?
当然,在知乎上搜“母猪”,的确是可以让我们发现知乎和悟空之间的许多不同,但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是体现在知乎网友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上。
上面的三张截图我没有做任何处理,分别是在知乎上搜索“母猪”时的前三页结果。其中我们看到,大部分回答,几乎没什么人“评论”或者“赞同”,只有一条例外:
之所以要把这位网友的态度挑选出来,是因为我觉得这种态度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一部分评论家如此频繁地把“母猪”这个例子挑出来,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确觉得这样的问题很可笑。
但是这些问题应该是可笑的吗?中国既是世界上生产猪最多的国家,也是消费猪最多的国家,从事养猪相关行业的人数更是数以亿计。往大处说,猪是国计民生;往小处说,是中国产值规模最大的商业市场之一。
那些反复拿这一点来调侃、讽刺悟空问答的评论家,不知道他们是从来不吃猪肉呢?还是他们只吃树上长出来的猪肉?以致于滋生出这种有毒的优越感来。
我一直听说,知乎上存在有眼高于顶的“天龙人”,今天看来,所谓互联网评论家中,也大有天龙人在。
悟空问答欢迎并尊重与母猪有关的问题
在悟空问答上搜索“母猪”,你的确能找到超过100条提问。准确地说,是20965条提问,这是我通过悟空问答后台搜索确定的准确数字。
我们为此感到骄傲,是的,感到骄傲。
不仅是因为在我们的社区里存在着大量的相关问题,而且是因为我们的答主对于这些问题,给出了数量众多的高质量的回答,并且这些回答被广泛传播和赞同,对许多养猪行业的专业人士产生过其他社区无法提供的帮助。看一看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赞同数量,任何人都无法否定这一点。
当然,我们并非天然就有这样骄傲的资格。当今年八月份,第一次有某位评论家在虎嗅上发表文章,指出悟空问答上“母猪”相关问题的可笑时,我同样在后台搜索了这些相关问题和回答。
那时,我感到形势严峻,但并非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是因为这些问题并没有普遍地被解答。
此后,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开展养猪、畜牧乃至整个三农领域的内容拓展、答主签约。
直到目前,悟空问答社区签约的三农领域的答主,共39名,占全部签约答主的1/50。
是这些答主,是几个月来我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付出的巨大努力,给了我们底气去面对评论家们的讥讽。
三:黑格尔与养猪人,以及刀笔吏式的讨论方式
其实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作者选择了黑格尔这个哲学家作为对比悟空问答和知乎的关键词。悟空问答的网友对哲学的兴趣其实并不差于其他社区,只是偏好或许有所不同。我随机搜了孔子。在悟空和知乎上的提问数量和质量,是差不多的。
的确,在悟空问答上,关于“黑格尔”的搜索结果,并不算多。但是不知道原作者有没有考虑过这一点事实:知乎创立于2011年,而悟空问答上线才一年多的时间。把6年多来累积的内容数量和一个新社区上的内容数量相比,公平吗?能说明什么样的问题呢?
更何况,即便在这种不公平的对比里,两边的差距也并不像作者希望表现的那么大。在知乎上,关于“黑格尔”的问题,最热门的一个,也只有200多个回答。而在悟空问答上最热门的一个问题,则有400多个回答。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原作者的截图里,没有露出悟空问答上回答数量最高的两个问题。我只能善意地揣测,是无心之失吧。
我来对比“黑格尔”这个关键词下面最热问题的在悟空和知乎的讨论数量,并不是说悟空上的“高大上”内容就比知乎多,而是想说,我们总是能“机智”的找到一些证据来证明一个平台比另一个平台“严肃内容”多。你能找到,我也能找到。但,我们非要这样像一个刀笔吏一样讨论问题吗?
接下来,作者提出了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问题是,悟空上有多少和工地或农业生产相关的问题需要他回答?更何况是一个月20条?”
言下之意或许是,像黑格尔、鹿晗这样的问题,才会长期有人消费,才值得用签约的方式找人长期进行答题。而工地、农业这样的问题,并不值得花钱,花钱也不会有效果。
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在悟空问答上,工地、工厂、农业相关的问题非常的多,讨论也非常的热烈。
除此之外,快车司机、外卖小哥、快递员这些活跃在城市里的新兴职业群体,同样在悟空问答里非常活跃地提问、答题、互动。
我们同样为这些问题和回答数量之大而骄傲,这不正体现了我们希望建设一个“开放多元、兼容并包”的社区的初衷吗?进一步的,这些网友、这些问题的涌现,不正体现了互联网不分族群、不分职业、不分阶层地包容与服务全人类的精神吗?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好奇,不正体现了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繁荣、进取、快速发展、充满机遇的时代的气质吗?
难道人们不事工、农生产,偏偏一门心思研究哲学、研究黑格尔,才应该是互联网、知识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常态吗?
如果作者能够偶尔走出书斋,放下黑格尔,看一看我们身处的社会,多看一看这个社会中形形色色努力生活着的人们的模样,问一问他们的所思所想,或许能够消除一些傲慢和偏见吧。
又或者简单点,多用用悟空问答吧。
当然,我非常感谢作者向我们指出悟空问答在经典哲学领域提问和回答量的不足,就像在几个月前我们发现悟空问答在养猪问题领域的不足那样,我们会找到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悟空欢迎所有人,欢迎养猪人,也欢迎黑格尔。